“鸡笼化石”的典故,是说鸡笼山的由来。鸡笼山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部,和县古时称为“历阳”。从古至今,鸡笼化石这个典故,一直在和县民间广为流传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十三引《历阳图经》曰:“鸡笼山在县西北。《淮南子》云:‘麻湖初陷之时,有一老母,提一鸡笼登此山,因化为石。’今山有石,状如鸡笼,因为名也。”
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在《历阳书事七十四韵》的长诗中,曾写到过“鸡笼为石颗”句。他在诗中写道:“忆昔泉源变,斯须地轴倾。鸡笼为石颗,龟眼入泥坑。”唐·许浑在《题勤尊师历阳山居》诗中,也写到过“鸡笼山”,“二十知兵在羽林,中年潜识子房心。苍鹰出塞边尘灭,白鹤还乡楚水深。春坼酒瓶浮药气,晚携棋局带松阴。鸡笼山上云多处,自劚黄精不可寻。”
鸡笼山现为国家一级森林公园,是江北著名的道教、佛教圣地。鸡笼山,脚踏拦龙山,怀抱九条垅,群山环抱,一峰独秀,拔地而起,还享誉“江北第一山”,“江北小九华”,“中华四十二福地”美称。
